人到老年,难免有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。而读书,能促进身心健康、提高精神境界,把生活中的孤寂变成享受。种种悲老叹息,若能融入读书之乐的意境中,便会烟消云散。
读书是健康长寿的一味良药。
英国学者培根曾指出:“停止学习之日,即是开始衰老之时。”老年人的健康长寿,离不开良好的物质条件、医疗条件、环境条件和自身行为习惯,但保持思维活跃和心理健康同样非常重要。老年人要健康长寿,首先必须延缓大脑的衰老。勤读书、勤思考,能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,有利于脑细胞的新陈代谢,从而保持大脑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。南宋诗人陆游曾说:“病须书卷作良医。”在他看来,读书不仅能陶冶情操、启迪智慧,而且有化解积郁、提神医病之功效,而他也活到了85岁。
工业化的发展,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,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环境污染。这些污染又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,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。随着科学的进步,人类在与各种污染和疾病的斗争中,不断研究和总结了应对的知识和办法,而各种科技书刊则是传播这些知识的载体。保持老年人的健康,最简便、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多读各种健康、保健、医疗的书籍。许多老年人健康、养生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:长寿之本源自知识,读书学习有益健康。
读书是幸福快乐的良师益友。
读书使人正确看待人生,对待得失,开阔胸襟。许多人退休后,都会有一个不适应期。最大的不适应,就是不能正确看待人生得失,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与痛苦。如: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赋闲在家,常常感到孤独寂寞,甚至百无聊赖。解决这个问题,读书是个好办法。通过坚持读书,我们不仅能够长知识、增见识,而且还能添智慧、明事理。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时,就能善于排解烦闷、安慰自己。此外,读书可以使老年人精神充实、心胸开阔,享受一种清淡如菊、云水悠悠的心境。过去,自己有时也会在名利方面斤斤计较。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态,我反复背诵《红楼梦》中的《好了歌》:“世人都晓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!古今将相在何方,荒冢一堆草没了……”此诗虽有些消极,但不无人生道理。我越读越感悟到其中真谛,心情豁然开朗。
“养性莫若修身,至乐无如读书。”我生在农村,儿时家里贫穷,别人高高兴兴地上学,我却因家庭贫困辍学回家务农,心中十分苦闷。为了解闷,无论白天晚上,一有空我就读《西游记》《三国演义》《聊斋志异》等古典小说,被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充满悬念的情节所吸引,有时甚至读到不吃不睡的痴迷地步。
此外,读书还能使人懂得历史,明辨是非,保持晚节。
书中有读不尽的前人之事、用不完的后世启发。通过读书,我们可以从先贤智者的教诲中领悟人生真谛,从伟人英雄的成长足迹中感悟生命意义,从历史罪人坠入深渊的轨迹中吸取教训。所以,老年人要保持晚节,仍然离不开读书,特别是读哲学、历史、伦理类书籍。例如,读历史传记和历史小说,能使我们了解历史兴亡,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。
如今读书,既有时间,又有条件,无需像晋时的车胤那样“囊萤夜读”,也无需像匡衡那样“凿壁借光”。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,不仅能充实晚年生活,也能提高幸福指数。因此,老年朋友在空闲时间不妨多读一些书,并多与同龄人交流,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,真正做到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。